因為對家鄉的文化使命,黃振良鑽研金門地方文史將近30年,他在2002年成立的金門采風文化協會,更是推動金門文化保護的重要組織,該協會成員多是老師與文史工作者,黃振良說:「金門經歷了很長時間的軍管,關於文化資產這一方面很多人還很陌生,希望透過我們的力量,讓更多人認識金門悠久的文化。」黃振良在教書的時候就對文史有很大的興趣,他到處記錄金門的風土,在軍管時期,金門居民不能擁有相機,他必須跟相關單位、人士借相機,才能留下珍貴的影像。他說:「以前金門是前線,很多地方不能去,在地人對金門都陌生;但軍管結束後,一部車甚至騎著腳踏車,就可以仔細地探索金門,透過文史研究,我又重新認識這個地方。」
if (typeof (ONEAD) !== "undefined") { 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 ONEAD.cmd.push(function () { ONEAD_slot('div-inread-ad', 'inread'); }); } 理財商學苑LINE@生活圈理財商學苑LINE@生活圈理財商學苑LINE@生活圈理財商學苑LINE@生活圈
在長時間的觀察與記錄下,黃振良寫了20多本關於金門的文史、風俗相關書籍。他就像一本活字典,聽他導覽常見其信手拈來就是珍貴的史料與獨特的觀點。金沙鎮是金門最靠近大陸的地方,過去林毅夫就是在金沙的馬山游到大陸,在國共對峙的時候,金沙是最風聲鶴唳的地方,823砲戰期間也是落彈數最多的地區,黃振良不少親友在砲戰期間身亡或是重傷。現在國共和諧,更顯示出歷史的荒謬。黃振良表示,過去金沙和大陸沿海泉州、同安等地互動很深,到大陸比去台灣還近,因此金沙很多人有家人在大陸沿海一代。但1949年以後,不少金沙人的家族拼圖瓦解,直到開放小三通,才讓金門人能和過往的家人團圓。黃振良認為金沙最迷人的特質就是聚落文化,他說:「金沙是金門聚落保持最完整的鄉鎮,走進聚落,欣賞閩南式的建築、尋找風獅爺,聆聽在地人的故事,就更能了解這個已經發展千年的地方。」(中國時報)
6E4CACF6EC271DE3